(二)Linux设备驱动的模块化编程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Linux 内核是用什么写的 (二)Linux设备驱动的模块化编程

(二)Linux设备驱动的模块化编程

2024-06-29 05:4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本系列导航 (一)初识Linux驱动 (二)Linux设备驱动的模块化编程 (三)写一个完整的Linux驱动程序访问硬件并写应用程序进行测试 (四)Linux设备驱动之多个同类设备共用一套驱动 (五)Linux设备驱动模型介绍 (六)Linux驱动子系统-I2C子系统 (七)Linux驱动子系统-SPI子系统 (八)Linux驱动子系统-PWM子系统 (九)Linux驱动子系统-Light子系统 (十)Linux驱动子系统-背光子系统 (十一)Linux驱动-触摸屏驱动

文章目录 1. 什么是模块? 2. 模块化编程有什么好处? 3. 写驱动模块和写普通的Linux应用程序有什么区别? 4. 如何写驱动模块? 5. 如何验证这个模块? -- 模块相关的命令 6. 模块传递参数

我们刚开始学习驱动,都是以模块的形式来编写驱动程序。

1. 什么是模块?

官方定义: 可在运行时添加到内核中的代码被称为“模块”。 释义: Linux设备驱动只有在Linux内核(可百度搜索释义)中才能工作,内核是驱动运行所依赖的环境(Linux内核中有驱动运行所需要的库等),所以驱动编译、运行有两种方式:一个是直接将驱动代码放入内核中,作为内核的一部分进行编译,然后Linux内核启动的时候,驱动也即运行;第二个是将驱动单独编译成一个模块,当Linux内核运行起来后,需要某个驱动的时候,再将对应的驱动模块添加到当前的Linux内核中,当不需要某个驱动的时候,可以从内核中将对应的驱动模块卸载掉。

2. 模块化编程有什么好处?

1)可以减小内核镜像的体积,因为模块本身不被编译到内核镜像里面。 2)可以在内核中添加或删除功能(模块化的形式)而不用重新编译内核(每一次从新编译内核很耗时): 非模块化驱动编程过程: 编写驱动->编译内核(驱动放入内核代码中一起编译)->生成镜像烧写到硬件->如果驱动出现问题则从新回到第一步修改然后开始直到成功。 模块化驱动编程过程: 编写驱动->单独将驱动编译成一个模块->将模块下载到正在运行的硬件上并插入到内核中->如果有问题则回到步骤一从新开始,整个过程无需重新编译和烧写内核。

3. 写驱动模块和写普通的Linux应用程序有什么区别?

许多同学在刚开始写Linux驱动程序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写,上来就是int main() {},下面我就分析下我们要写的驱动模块和Linux应用程序的区别:

Linux模块 Linux应用程序 (1)运行空间 内核空间 用户空间 (2)入口函数 模块加载函数 main函数 (3)库 内核源码库(内核include目录) 用户空间的库/usr/lib (4)释放 必须释放(装载和卸载) 要求释放 (5)段错误危害 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危害小,不会影响系统 4. 如何写驱动模块?

模块的三要素: 1)版本声明

MODULE_LICENSE("GPL");

GPL:GNU通用公共许可证,如果不加版本声明,编译的时候会报错,关于这个声明的具体作用,可自行上网百度。 2)模块的加载函数也即模块的入口函数 – 相当于应用程序的main函数 模块的加载函数有两种写法,第一种写法,又叫缺省写法: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